皇位继承成了女皇帝最棘手的问题。若以儿子为皇位继承人,“千秋万岁”之后,“大周”政权便不能维持下去;若让侄儿继位,保住了“大周”国号,自己的儿孙将沉沦。在武则天将皇位传子还是传侄举棋不定时,大臣纷纷上书,要求以李氏为皇太子,反对传位武氏。特别是宰相李昭德,力劝武则天“陛下身有天下,当传之子孙,为万代业,岂得以侄为嗣乎!”。圣历元年(公元698年)春,当武承嗣、武三思又营求皇太子位,并派人请求武则天,说“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”,遭宰相狄仁杰极力反对。《通鉴》记载:“武后谓仁杰:“朕梦大鹦鹉两翼皆折,何也?”狄仁杰回答:“武者,陛下姓也,两翼,二子也。陛下起二子,则两翼振矣。”并由此劝武则天召回庐陵王。”《旧唐书》记:“九月皇嗣李旦更是“数称疾不朝”,以绝食的办法坚决请求“逊位于庐陵王”,则天批准,立庐陵王为太子。”
古稀之年的武则天多由二男宠张易之、张昌宗侍侧。张昌宗是太宗朝宰相张行成的族孙,时年二十来岁,英俊潇洒,且精通音律,擅长歌词,吹拉弹唱,无所不晓。传说其肌体更是“通体雪艳,光美无瑕”,深得武则天欢喜。张易之比张昌宗大一两岁,也是美男子。二兄弟“皆傅粉施朱,衣锦绣服,俱承辟阳之宠。”可谓“一登龙门,声价十倍”,贵震天下。二兄弟依仗女皇之宠,飞扬跋扈,威慑朝野。